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

養貓卻摸不到貓?

 

每隻貓的個性都不同,有些貓跟牛皮糖一樣黏踢踢,無論你走到哪都黏在人的身上;有些貓則是天生極致的I型人格,人摸不到的距離,就是牠的最佳社交距離。

也因此,不需要把摸到貓制定為你的養貓目標。對某些貓來說,這個標準太過好高騖遠,能摸到牠是你的運氣;摸不到,能跟牠一起生活在也是你的福氣。

@ilovecatmeme

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

貓的制高點



貓的制高點,基本上就是適合裝監視器的位置。

不見得所有人都需要購買專用的貓家具或者是裝潢,透過日常的家具擺設也可以達到類似效果。但如果擺的位置不對,制高點很可能就變成衛兵站哨或者是埋伏偷襲的地點。

最後提醒大家,貓有隱私,你沒有。

@sunshine_99

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

不要亂學貓生氣的聲音

 

網路上短影音盛行,連帶也出現許多博人眼球,但內容錯誤百出的衛教內容。今天剛好看到這個影片,只能說我內心的白眼整個翻了十萬八千里遠。

該影片提到,可以透過模仿貓咪哈氣跟威嚇的聲音,來嚇阻貓的行為。其實類似的做法,還有使用水噴貓、用巨大聲響嚇貓、大聲怒斥等。這類做法,基本上都是屬於傳統的處罰(Punishment)行為。

這類行為,在近代動物行為訓練上不再推崇的原因,就在於該做法短時間內看似有效,但通常無法持久,動物通常只是害怕被處罰,而非學會正確的行為互動方式。如果你曾在養貓過程中用過這類做法,或許在問題初期有效,但到了後期,通常你只會得到一隻更生氣的貓而已。

因此,我建議:

A.停止錯誤的處罰:錯誤的懲罰方式,不只無法徹底解決貓咪的不當行為,更可能導致人貓關係嚴重惡化,並導致更嚴重的行為問題產生。

B.行為改正的有效方法:比起處罰,使用正增強(Positive reinforcement)的技巧,更能改善人貓的互動關係。例如,選用合適的遊戲方式,來滿足貓的互動與遊戲需求。

C.理解貓咪的環境需求:除了適當的人貓互動方式,透過適當的環境最佳化(Environment optimization),讓貓的感官刺激及壓力有所舒展,才能讓貓的身心隨時保持最佳狀態。

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室內貓的生活福祉回顧研究



根據一篇2019年的系統性文獻回顧,關於61篇室內貓行為和福祉的研究中顯示,室內貓的幸福感不僅取決於食物和愛撫,環境和社交互動也扮演著關鍵角色。其中幾樣有趣的發現,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:

1.就是喜歡躲

無論貓的個性內外向,所有貓咪都喜歡擁有秘密基地,建立不被打擾的隱私空間!刻意保留安全舒適,且不被打擾的隱藏空間,可以幫貓咪適度減少壓力,建立室內生活的安全感。

2.對於新環境的適應力

當貓咪進入新環境時,牠們的壓力指數會在3-5天內逐漸下降。這也意味著,給貓咪一些時間適應新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相較過於激進的減敏(俗稱的“親人訓練”),讓貓咪能自行評估環境中的人事物後,保有主動探索的權利,是更為重要的事情。

3.單貓還是多貓,貓比較喜歡?

單貓或多貓家庭對貓咪的壓力影響,受到貓的個性、幼年經驗及社會化程度等變因影響,導致研究結果不一致。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,貓與貓奴之間的關係,似乎對貓的生活福祉影響更大,超過了貓與其他貓之間的互動關係。

該文獻回顧指出,在家庭環境中對貓咪的長期影響仍有許多未知領域,特別是貓與小孩或狗的互動等。但總結來說,想讓貓咪的室內生活感到更加舒適,就應該多關注牠們的環境和社交需求。建立有效的隱藏空間,規律地人貓互動及陪伴,才能幫助貓咪適應環境,讓貓的是內生活更加愉快。

參考研究:

A systematic review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ndoor cat welfare

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

少量多餐的重要性



在大自然中的成貓,其食物來源皆是透過獨自狩獵、覓食獲取,而非人類的分工模式,或是狗兒的群體狩獵、分食的行為。

另外,不同於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人類,貓在清晨跟黃昏時段最為活躍,但不代表貓只在這兩個時段進行狩獵或覓食。研究發現,貓若能在環境中自由獲取食物,其在24小時內的進食次數可高達20次。

少量多餐的特性,儘管在貓的品種、年齡、體型上有所差異,但貓絕不適合人類或狗兒的集中型大餐的模式。餐次間隔過長,也容易讓貓出現因過度飢餓導致的狼吞虎嚥、搶食、護食等行為問題,出現營養健康上的狀況。

Bradshaw JWS. The evolutionary basis for the feeding behavior of domestic dogs (Canis familiaris) and cats (Felis catus). J Nutr 2006;136(7 Suppl):1927S-1931S.

@The LitterBox

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貓咪也會因同伴過世而感到悲傷嗎?

不少人曾問過我,若家中其他貓咪過世,會對家裡的貓有影響嗎?

雖然我們仍無法確認貓是否理解“死亡”,但在今(2024)年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,貓咪在經歷失去同伴動物時,會有類似人類因悲傷而出現的行為變化,例如: 

  • 睡眠週期改變:貓咪的睡眠習慣可能變得極端,例如睡眠時間減少、淺眠,或是假睡、睡眠時間大增。 
  • 食慾下降:失去朋友後,貓咪的食慾可能會減少,甚至拒絕進食。 
  • 對遊戲不感興趣:平時活潑好動的貓咪,可能會變得不再對玩具感興趣。 
  • 尋求安慰:倖存的貓咪會更頻繁地尋求飼主的關注和安撫。 

這些行為變化不僅是貓咪的情緒反應,也類似貓的慢性焦慮症,逐漸影響到牠們的身心健康。因此,作為負責任的貓奴,我們有義務留意這些變化,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日常貓咪的精神食慾,若持續異常,建議就醫避免狀況更加惡化。 

另外研究也發現,貓咪若與已故同伴動物的關係越親密,悲傷或焦慮的反應就越強烈。此外,這篇研究也間接證實了先前我分享過另一篇研究報告,關於貓奴的情緒反應,同樣也會影響到貓咪的行為變化。當飼主感到悲傷時,貓咪也往往會感受到負面的情緒及壓力。 

我們該如何是好? 

  • 給予貓咪安慰:在情況允許下,我們可以花些時間陪伴貓咪,讓牠們感受到關心和安慰。 
  • 保持日常規律:規律的生活與陪伴,對貓來說是絕對是強效藥。儘量保持人貓生活的日常規律,既使時間不多,也能幫助貓咪建立穩固的安全感。 
  • 日常觀察及行為變化:注意貓咪的行為及健康狀況,誤擅自購買、聽信非專業醫療人員(如坊間常見的貓咪XX師)給予的保健用品或藥品使用建議。若有需要,請尋求專業獸醫師協助,避免因誤用或誤導,讓貓咪的健康狀況更加惡化。 

總結來說,該研究認為貓的悲傷表現,或許有部分因素來自人為影響。但該研究也同樣在提醒我們,貓的情感世界比我們原先想像的更加豐富。作為一個貓奴,我們除了幫忙打開罐頭、撕開肉泥條以外,也應該去理解、照護牠們的情感需求。無論如何,再怎麼悲傷,日子還是要過,今晚五點記得起床放飯啊。

相關研究:
《Is companion animal loss cat-astrophic? Responses of domestic cats to the loss of another companion animal》

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