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

憂鬱症與血清素低落無關!?

 「《分子精神醫學》(Molecular Psychiatry)最近刊登的傘狀文獻回顧(umbrella review)指出憂鬱症的生物學因素—血清素假說的證據可能不足、過度簡化憂鬱症病因的問題。」

繼阿茲海默的事件後,現在則是憂鬱症。研究告訴我們, 憂鬱症的發生,與血清素、基因型、壓力,似乎沒有什麼直接關聯性,我們過度簡化了這些問題的發生原因。
事實告訴我們,我們的醫學對於這方面的問題,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未知領域存在。私底下跟我聊過的獸醫師都知道,同樣我對於貓的緊迫還有焦慮會導致行為問題的解讀,一直以來都很有意見。或許在不久的未來,我們可以透過神經醫學找到解答。
引用一下林煜軒醫師從《英國醫學期刊(BMJ)》對該研究的評論,整理成幾個更容易理解的重點:
1.抗憂鬱藥物有實證療效;
2.但憂鬱症的療效,以及為什麼會有憂鬱症,不應該單純用憂鬱症只是血清素不足、補充血清素可以治療憂鬱症(例如有些食療的理論建議補充富含血清素的食物)來簡化解釋;
3.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,憂鬱症的血清素假說目前證據不足,但至於憂鬱症是什麼原因,這是科學家需要進一步努力的;
4.大部分的專業醫療人員也都知道憂鬱症有複雜的生理、心理、社會因素,但過去可能溝通方便,都用比較簡化的「憂鬱症就是血清素不足」的說法,隨著醫學研究的透明公開,未來可能需要更全面解釋憂鬱症的原因。

參見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380-022-01661-0?s=09&fbclid=IwAR1eWG1drA1ZAAFIP1XzzEFKsobwpi9iMn0DH5pA8vEkHCSW95xbIRHKonU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