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

在貓的眼中,你是更大隻的貓嗎?



有不少人曾有過被貓舔舐、踩踏的經驗,就如同貓的親子互動方式。連帶來說,不只貓奴,也有不少獸醫師或訓練師贊同這個看法。例如英國的動物學者John Bradshaw博士,便在其著作《Cat Sense》中提到:『在貓眼裡,你不過是個比牠更大隻、沒有敵對性的巨貓。』

所以我們的貓主子,真的把我們視為體型更大的貓嗎?還是“貓奴”也別於其他陌生人類,是另一個獨特的物種?實際上,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探討這個貓的問題,但或許我們可以先聽聽狗對人的看法。

2013 年,Scientific American上就曾有一篇研究《Visual discrimination of species in dogs (Canis familiaris)》指出,狗可以區分出照片中的對象是狗或其他動物。即使給狗看以前從未見過的動物及狗的照片,狗也能辨認出哪張照片是狗。另外,除了視覺辨識能力,狗也能透過嗅覺來辨別對象是人類或其他動物。也就是說,狗雖然會將飼主視為家庭成員並建立深厚的感情,但並不是將人類視為同類生物。

除了狗的觀點可做為參考,或許,我們也可以從貓在面對陌生人或陌生貓時的反應差別,看出一些端倪來。

一旦陌生貓踏入原生貓的地盤,原生貓便會進入戰或逃的狀態,畢竟,貓從不分享資源跟地盤,同類生物對貓來說都是競爭對手。若我們是體型更大的貓,我們便是更具有威脅性的存在。但實際上,貓發現我們不只聞起來不像貓,不會透過氣味來溝通或標記,互動跟社交上的模式也跟貓很不同(人類多半喜歡撫摸、逗弄、餵食等)。

因此,比起我們可能被貓視為”貓媽媽“,或是”大貓室友“,實際上,我們更可能是被貓視為可聲控且多功能的餵食器,或是會給予安撫及梳理的行動暖椅等重要資源而已。

所以,我們貓奴真的那麼卑微嗎?

我的看法是,你的貓可能壓根子沒想過這個問題,甚至根本不在乎。你是個值得被牠愛的對象,這就足夠了,對吧?

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

太空深處的橘貓影片



橘貓的名字叫Taters,是加州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(JPL)員工的貓。這段約15秒的影片,是NASA用最先進的雷射傳輸技術,從遠在3100萬公里外的無人太空探測器傳回地球的。其目的是測試該技術,是否能將更多太空中的探測資訊,用更高、更快的頻寬傳回來。

雖然雷射光筆並不是適當的好玩具,但念在貓貓的影片不只佔領人類的網路,現在也邁入無人深空。真的是我的貓超可愛,我要讓大家(整個宇宙)看看的代表,讚!

@NASA/JPL-CALTECH

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

狗派(Dog people)?貓派(Cat people)?


2010年曾有一項大型的研究,針對自認為狗派或貓派人士的性格差異比較。在該調查研究中,針對4565名自認為愛狗人士、愛貓人士、兩者都愛、兩者皆厭惡等,透過使用「五大人格量表」(Big Five Inventory, BFI)來分析。

結果發現,與愛貓人士相比,狗派的人多半外向、好相處,及較具責任感。貓派則相對較敏感、神經質,且思想開放、較不墨守成規,而這些也跟狗貓給人的刻板印象雷同。

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相信這些,有些社會學家就認為,該研究跟其他狗貓派的相關討論,好比我們對男女之間存在大量的性別刻板印象,而這些討論往往也忽略了,有人什麼都喜歡,也有人完全不喜歡狗跟貓。

狗派跟貓派之間的差異,或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,甚至存在許多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。就像每次討論到星座,身為牡羊座的我就需要嚴正否認,我並不是那麼容易暴躁易怒的人好嗎?(說到就有氣!)

@hackMD

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

國際牧貓人紀念日

 


今天(12/15)是美國愛貓人士在1985年設立的「國際牧貓人紀念日 (National Cat Herders Day)」。

該節日的慶祝方式包含在自家的庭院牧貓,或是跟你身邊的職業牧貓人一起聚會,交流討論牧貓心得,或是看看貓影片,參觀當地的牧貓農場(動物收容所)等。

至於牧貓人(cat herder)跟貓奴(cat lover)除了一樣愛貓,實際上有什麼區別,也可以看看由EDS拍攝的(偽)記錄片,非常有趣。

@EDS_COM

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關於處罰這件事



我曾經聽過不少飼主把‘’棒下出孝子‘’理論奉為圭臬,並套用在寵物身上的,認為鐵血教育才能教會服從跟規矩,也不少人問過我怎麼看待這套作法。

說實在,我完全反對用負面的方式來教導寵物,尤其是貓。不是因為我愛貓,所以要跟你們談對貓應抱持著大愛及尊重,而是更簡單的理由。

因為貓的邏輯連結能力非常差勁。

就好比貓無法把A事件(例如亂尿尿、把花瓶打破)導致的B結果(被彈耳朵、彈鼻子、打屁股)做連結,所以貓完全不懂你為什麼要因為亂尿尿揍他?在他的邏輯裡面,你處罰他只是因為他尿尿,而無法理解是尿在錯誤的地點。因此,處罰不只沒效,更會讓你的貓對你產生不信任跟恐懼。

至於如何讓貓做你認為是”對”的事情(如晚上乖乖睡覺不吵鬧、在正確的貓砂盆如廁),就不是我這篇文章要討論的重點,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翻本粉絲團的舊文章或我的書。

好了,說到底,我想沒有人養寵物是為了讓寵物來怕你的吧?至於仍信奉棒下出孝子、不打不成器的,我很想問問,是有多希望你老時候的貓會幫你推輪椅嗎?還是跟別人炫耀,我的貓過年紅包都給我一大包?

⋯⋯可惡,好吸引人!

@bokete

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

貓的報恩!?






或許你曾收過貓咪叼著死掉的小動物或昆蟲來送你,這是因為貓咪想要回報你飼養牠的功勞嗎?

有研究顯示,貓咪在狩獵後,僅有約三成左右的獵物被貓咪吃掉;另外50%以上的獵物則被放置在”幸運”的飼主家門口。這樣的行為也會發生在正有幼貓的群體當中,部分成貓會藉由分享獵物的方式,讓幼貓學習咬殺獵物的技巧並能飽餐一頓,免於因技巧生疏而挨餓。

由此看來,除了沒事不要把貓隨意放出去造成生態浩劫外,貓咪將獵物送給人的行為,或許是出自於對於人類的憐憫。畢竟,大多數的人類不擅長狩獵,多數時候都只能從冰箱獲得冰冷又不新鮮(非現殺)的食物啊。

@pandania

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

貓的解便HIGH


為什麼很多貓咪在大便過後會爆衝(zoomies)?

這個謎之行為,被很多人視為貓咪害羞,或擔心大便的臭味被其他掠食動物發現。事實上,解便High跟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有關。

根據普林斯頓醫學中心的胃腸科專家Anish A. Sheth指出,排便過程會刺激迷走神經,導致結腸和直腸內的肌肉放鬆,從而引起迷走神經興奮。另外,2020年有研究提到,這種興奮可導致心率和血壓下降,人類則可能因這些反應而感到短暫的放鬆。

雖然這些小知識很廢,我也仍喜歡躲在廁所寫文章或解手遊的每日任務。但身為貓奴的你要注意,若貓咪在排泄過程有異常嚎叫或疼痛的跡象,應儘速帶貓就診,避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@meilton_the_cat@meilton_the_cat

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

貓的馴化



研究指出,多數動物的體型在被馴化後往往會縮小,例如狗就比牠們的近親灰狼平均小25% 左右,但我們的貓皇卻反其道而行。

一篇出自於《丹麥考古學雜誌(Danish Journal of Archaeology)》的新研究就發現,自維京時代以來,貓的體型平均增加了約 16%。此外,1987年於德國針對貓骨骼的搜集與比對研究中,也發現中世紀時期的貓,其體型小於現代家貓。

除了體型的改變,2022年於《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(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)》也發現,現代家貓的顱骨體積比歐洲與非洲野貓更小。

正並非意味著我們的貓皇比遠古時期更笨,而是這個改變可能涉及神經脊細胞(neural crest cell)減少,造就家貓比其他野生貓科動物,對人更不具有攻擊型或恐懼感。

當然這個結果也可能僅是猜測,因為研究人員在比對家貓與野貓的上顎骨後,並沒有發現相關的證據。可想而知,或許馴化非單一脈絡的變化,而是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,並需要將貓獨立於其他哺乳動物之外再來討論。

最後分享一下,四十多歲的大叔如我,前陣子在迪士尼樂園看到橘貓也是笑得像個孩子,就知道事實上,很有可能我們才是被貓馴化的那一個。

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貓咪戴項圈安全嗎?



貓項圈上的鈴鐺議題我已經說了好幾年,這次就來談談關於貓的”項圈“。

目前市面上的項圈類型總類繁多,依照結構類型,大致上可區分為“標準/非分離式項圈”、“分離式項圈(坊間熟知的安全項圈)”、“彈性項圈”等。每次只要我提到貓戴項圈的風險性時,底下總會出現「我的貓不帶項圈怕找不到」、「擔心的話戴安全項圈就好」、「我看貓沒有不開心啊?會不會太小題大作?」等言論。

到底貓戴項圈可不可行?剛好近期有一篇於2022年發表,是少見針對“家貓配戴項圈的優缺點分析”的研究《Risks and benefits of collar use in cats (Felis catus); a literature review》,就完整且仔細地探討了這個問題,我把重點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:

1.根據統計,有近八成的獸醫師都在臨床上遭遇過項圈導致貓受傷,甚至死亡的問題。其中最常見的是前肢被項圈卡住造成的損傷;其次,是貓下顎被項圈卡住,造成口唇、牙齦及牙齒的傷害;最後,是貓在攀爬時因為項圈造成勒頸死亡的意外。

2. 統計顯示,標準項圈、分離式項圈及彈性項圈的”事故發生率“並沒有明顯差異。這些項圈都有相近的機率,會導致卡在貓嘴裡、前肢被卡住,或整隻貓被卡住的情況。

3.有鑑於此,「安全項圈」一詞具有誤導性,因為貓項圈通常都存在固有風險。相較之下,「分離式項圈」一詞似乎更合適。因為本次審查的結果表明,即便使用「分離式項圈」,該項圈仍與標準項圈的風險差異性不大,所有項圈皆存在一定的風險機率。目前,沒有一種項圈類型可以被認為 100% 安全地用於貓。

4.貓項圈不宜太鬆或太緊,兩根手指應舒適地放在項圈和貓的脖子之間。若貓有配戴項圈,飼主就應定期檢查項圈的合身性,避免項圈太鬆或太緊導致意外發生。

5.約6個月左右,有36%的項圈會出現磨損(尤其是彈性項圈),導致項圈變得寬鬆下垂,從而導致貓被卡住或勒頸的風險大幅提升。另外,生長中的動物及體重減輕或增加的動物,佩戴不合適的項圈都會讓意外風險大幅增加。

6.貓在初次佩戴項圈的適應時間通常在2天到2週之間,直到貓適應前,貓在佩戴項圈時飼主皆應在旁監控,避免貓出現因試圖掙脫,或是配戴期間不適應的活動發生意外。勿讓你無法接觸或每天監控的貓戴項圈。

7.除了卡住或勒頸的風險,長期佩戴項圈的貓常出現過度搔抓,及皮毛相關的問題(如皮膚紅腫、結痂、水泡、毛髮打結或脫毛等)。

8.該研究發現,無論是有放養習慣的貓,或是完全室內活動的貓,當貓走失或逃家時,透過登錄該貓資訊的項圈,讓貓與飼主團聚的成功率相當低。這結果可能是出自於項圈的脫落,或是其他原因(如即使有配戴項圈,但貓捕捉不到,或長時間躲藏不親近人)。

9.在該研究的統計中,撇除有不少貓是自行回家,或是在自家附近遊蕩被發現,尋回貓的最佳方式都是飼主張貼大量告示或海報,親自尋找回來的。

10.在決定讓貓配戴項圈前,建議都應該跟獸醫師討論其必要性,並充分暸解配戴後可能要注意的事項及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。若貓有逃脫的可能性,應從居家環境管理來著手,或是植入晶片,而非依賴項圈。

相關研究:

https://www.sciencedirect.com/science/article/pii/S1558787822000867

2023年11月14日 星期二

老鼠為什麼怕貓?



老鼠為什麼會怕貓?是先天還是後天因素造成的?

事實上,有許多老鼠可能從未看過貓,但仍具備怕貓的天性,光是嗅聞到貓的氣味,便可能嚇到動彈不得。

研究顯示,這是由於小鼠(可能還有其他哺乳動物)已經發展出,能接收其他物種化學訊號的受體。透過犁鼻器,這些鼠類除了可嗅聞到環境中同類生物的資訊外,也可以探查出捕食者的化學訊息素。

研究人員發現,當小鼠的犁鼻器神經元受到來自捕食者(例如貓)的化學訊號刺激時,不需要看到貓,小鼠就會出現僵直或緊貼地面等恐懼的表現。

簡單說,老鼠怕貓的行為表現,是出自於本能反應。

那另一個問題來了,貓是天生討厭老鼠嗎?

雖然有不少貓天生是捕鼠好手(如蘇格蘭酒廠的超級捕鼠貓“Towser”,一生中捕捉了28,889隻老鼠),讓貓捉老鼠的形象深植人心,但也有些貓只要吃飽喝足,對老鼠就無動於衷,甚至還有些貓還會怕老鼠,遇到兇狠一點的老鼠就會落荒而逃。

不要笑,不少人類也被蜘蛛跟蟑螂嚇得驚聲尖叫。

這些差異,與貓本身的狩獵能力及個性差異有關外,也可能跟貓的過往經驗及生長環境有關。

畢竟人類也是這樣,在豐衣足食的現代生活中,若沒有特殊目的,誰還需要去狩獵才有肉可以吃呢?甚至現在連外出都不用,打開外送平台App就可以吃到雞排了,爽。

@mememaker

2023年11月8日 星期三

貓與貓奴的情緒連結



貓的行為表現會受到貓奴的情緒影響。

在一篇2015年的研究顯示,貓與貓奴之間存在著「情感傳遞」(transmission of emotions)。多數貓(79%)在面對陌生的事物時,會參考貓奴的情緒與反應,並修正自己的行為表現。

若貓奴的情緒表現正向積極,貓則多半也會對該事物表現出熱情與好奇;反之,若貓奴表現消極或恐懼,貓則會表現出警戒、懷疑等負面情緒反應。

所以還是我那句老話,人貓的情緒會互相影響,若想要貓能感到輕鬆愉快,絕非花上大把時間跟金錢去討好貓。練習讓自己的心好好休息,維持在放鬆的狀態,用正向積極的態度去影響貓,才是正確且健康的人貓相處方式。

@mememaker

相關研究:

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10071-014-0832-2

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

為什麼貓喜歡躺在圈圈內?


紙箱就算了,為什麼不少貓對於地上的線圈同樣難以抗拒?

研究指出,這是由於「錯覺輪廓感知」(illusory contour susceptibility)所造成的。

畢竟貓是埋伏狩獵型的動物,紙箱類型的躲藏空間,不只可以給牠們帶來隱蔽性及安全感,更可以讓貓的偷襲成功率大幅上升。因此,無論是實體存在的紙箱,或僅是視覺上的錯覺線圈,對貓來說,同樣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
說到這裡,若你仍無法感同身受,或許可以試想一下,現在網路世界中,有不少人極度依賴美顏軟體,讓自己的魅力大幅提升。

雖美顏軟體沒有改變你實際外貌的能力,但在網路上,仍跟美容整形一樣,可給賦予人們滿滿的自信與快樂。我想,或許這就跟貓咪躺在地上的線圈(假想紙箱)內,所獲得的感受是差不多的。


@boredpanda

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

貓舔貓?

 

成貓間的舔舐,不像母貓舔幼貓,是出自於照護跟梳理的目的,也非像小弟幫老大理毛那樣尊敬。

這個行為,有更多是在確認對方身上的氣味,有沒有維持保有我這隻貓的標記。講白點,舔的就是在跟被舔的宣告,我的東西是我的,你也是我的這樣。

你說那些被舔的貓開不開心?看看圖就知道了。

等等。我的文章是在討論貓跟貓之間的關係,沒有在討論人,人被貓咬是另外一回事。不要又再留言處問,為什麼貓咬完你再舔,或是舔完再咬你?

先說除非你不是人,而是一隻會打字的貓,那就是我講的情況。或你雖然是人,但會在家裡面用腋下、胯下塗抹環境做標記,那也符合上述情形。

若都沒有的話,舔舐你多半出自於對你氣味的好奇。至於咬,你就是可能做了什麼,欠咬而已。或是有些貓先天不良,後天不足,暴力傾向嚴重。當然,若情況太嚴重,記得來找我,不要過度美化自己被貓家暴的情形。

阿還有,如果你是一隻會打字的貓,也記得來找我,我有好多問題想問你。

attribution: Pinterest

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

奶音跟貓說話



研究顯示,如果用像是奶音的語調跟貓說話,貓比較會願意搭理你。

在《Discrimination of cat-directed speech from human-directed speech in a population of indoor companion cats (Felis catus)》這篇研究中,就發現貓可以明確辨識飼主或是陌生人的聲音及指令。

在飼主跟陌生人發出同樣的聲音或指令時,貓只會回應飼主,而對陌生人無動於衷。另外,該研究也發現,貓可以辨認你是用針對貓的語氣(cat-directed speech, CDS)跟牠說話,或是正常的語調(adult-directed speech, ADS)在跟他人對談。

最後,無論你今天有沒有特別要感謝的老師存在,養貓的生活就像是修行,貓也就是我們人生的導師。祝大家教師節快樂!

@eBaumsWorld

2023年9月15日 星期五

貓貓為何盯著空無一物的地方看?是見鬼了嗎?


不要怕,這是因為貓可以看到我們看不見的光源(例如紫外光或微弱光源),也可以聽到我們聽不見的聲音(貓可聽見高達64kHz的聲音,聽力也比人強3-5倍)。

你說這不是看到鬼是什麼?

⋯欸,好像有道理耶。

(以上是我跟韋禮安在節目內的對話,完全無力反駁。)

@cheezburger


2023年9月14日 星期四

如廁怪姿勢




除了下泌尿道或膀胱疾病問題,如果貓咪如廁姿勢怪怪的,很可能跟貓砂盆或貓砂有關,例如:

貓砂盆內部過於狹小;

貓砂盆內太髒;

貓砂量過於淺薄;

貓砂凝聚力不足

貓咪厭惡該類型貓砂等。

以上都有可能讓貓咪不願(或心不甘、情不願)進入砂盆內,甚至是另選他處如廁。遇到這類情況,除了就醫檢查是當務之急,我認為不需要浪費時間去揣測原因,直接換一個舒適開闊的開放貓砂盆,搭配品質優良的礦砂就好了。

@mandatory

2023年9月4日 星期一

貓有先來後到,或兄友弟恭的概念嗎?



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

貓沒有明顯且具有意義的階級關係,但競爭資源的強勢跟弱勢差異,便會帶來貓際關係的影響,產生強勢貓、弱勢貓的差異。更甚者,在群體當中造就出霸凌者跟被霸凌者的角色。

雖說公貓對於地盤資源多半表現較強勢,母貓較為弱勢,但也並非絕對,畢竟爭奪資源的強勢跟弱勢,還是會牽涉到貓的經驗、年齡、活動力等表現差異。

雖然我們身為飼主都希望自身對貓能一視同仁,也希望貓能公平對待彼此,但現實層面來看,這是不可能的,畢竟先天就存在差異,唯有後天環境資源分散,才能解決這樣的紛爭。

@mememaker

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

貓的玩具觀念


對貓來說,遊戲(或玩具)是否好玩,跟遵不遵守遊戲規則無關。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取得想要的東西,才能消除壓力,建立成就感。

對了,貓身為狩獵者,根本不在乎玩具的耐玩性跟價值。你昨天剛買回家的逗貓棒,今天可能已被牠打入冷宮。

@mystic_the_bengal

2023年8月30日 星期三

厲害的貓耳


貓耳朵不只外觀萌死人,功能也非常厲害!

貓耳左右各有32條獨立的肌肉,可以控制雙耳朝向不同音源轉動,讓貓在移動過程中,仍可保持對獵物的方向進行追蹤。

此外,貓的聽覺對高音頻率範圍遠勝過人與狗。貓的高音頻率可達64kHz(10度的八度音),比人類要高1.6個八度音,甚至比狗要高1個八度。加上貓的聽力約為人類的3-5倍。

綜觀下來,貓擁有這麼厲害的耳朵,即使是藏匿在天花板的老鼠,或是窗外枝頭上的飛鳥,貓都聽的一清二楚。所以你說開罐罐的”喀噠”聲怎麼會漏聽?有些貓光是聽到你走到廚櫃前,二話不說就直奔而來了。

看到這點,你可能會想說結論就是貓很現實,平常喊牠大多都裝沒聽到,有好處才會主動過來。但我要跟我告訴你,這個是我們對貓的刻板印象!其實貓⋯,好吧,或許你說的沒錯。這個話題就此打住,結論部分大家心照不宣即可。

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

反對自動貓砂機的原因



自動貓砂機再怎麼新,目前設計上仍有問題沒解決掉:

1.無論貓有沒有在裡面,都有貓對貓砂機發出震動聲而受到驚嚇,演變成不去用的案例。喔對了,有人說貓不在裡面就不會感受到機器在震動?認真?

2.內部空間不足、外部體積過於龐大。但如果你家空間超大不在乎,可以接受擺那麼大的機器,為何不改擺大一點的開放盆?比起小盆,大盆同樣可以減少你清理的頻次。

3.安全性的疑慮。最新的設計就安全?看看Furbulous Box,夠新了吧?它的問題不只如使用者反應那樣(還不是個案),有興趣可以去他們的公開社團自己逛逛。也不要以為是這個牌子才有的問題,類似的案例從有這類機器被發明以來就從沒少過。

最後,你若喜歡這類產品,且這類產品也實際有幫助到你,那你大可繼續用不需要跟我報備,不要好像我跟你觀念不同,就踩到你痛楚似地哀嚎。你大可選擇忽略我講的,畢竟我的家庭醫生叫我早點睡,我也從來沒有辦到過,當然後果風險我自己承擔。按照目前所有市面上的設計,別指望我跟你們一樣喜歡這類產品,甚至推薦給其他貓友使用。

上廁所這件事本來很單純,哪怕機率再怎麼小,為何貓需要承擔這些額外風險,只為了你懶?

2023年8月7日 星期一

貓坡道


國外貓友的生活智慧王,運用貓抓板變成現成的貓專用坡道。

先不去提,我不喜歡有蓋的貓砂盆這件事。先前就有寵物業者設計給貓專用的坡道產品,可幫助有關節炎疼痛的貓,或是老弱幼小貓能更輕易進入貓砂盆。同時,也可以防止貓在上完廁所後,帶出太多貓砂造成環境的髒亂。

其實我知道這個東西已經很久,但基本上我從沒要飼主這麼作。原因就在於,貓通常不鳥我們的設計,牠們有牠們自己的一套玩法。

@sparklesandsunshine

2023年7月24日 星期一

2023貓名字

你的貓叫什麼名字?

經研究統計,貓咪對於發音是“EE”(類似中文“一")作為結尾的名字比較有反應。由此得知,以飼主的呼喚回覆率高低來看:

加菲(X)       胖橘(O)

金城武(X)橘小橘(O)

大概是這種感覺。

圖片中是2023美國的菜市場貓名,台灣版的我沒有特別去查。以我門診裡面內看到的, 十年前大概是花色、疊字跟食物的名字較多,現在則是英文名跟類似人類的綽號比例較高,疊字名一樣多。

但說真的,無論叫什麼名字,還是比不上拿出零食的塑膠袋聲,或是罐頭開啟的聲音那樣有效。

@9gag_cute


2023年7月13日 星期四

遛貓場所的安全性



遛貓前的準備作業,哪項最為重要?

是牽繩訓練?牽繩的安全性挑選?還是體內外寄生蟲預防藥是否給予?

答案是以上皆非。

因為沒有什麼比”遛貓場所的安全性”來得更重要。

我通常會建議飼主選擇在安全、封閉的空間遛貓。若您自家有封閉性高的前庭或後院,或是社區的中庭花園,那麼我會認為那是絕佳的遛貓地點;若是傳統公寓住宅,您也可以讓貓在樓梯間、封閉的陽台、電梯穿廊等處活動。

您可以挑選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刻,盡可能避開人群及犬隻,畢竟在風險變數少的環境中,所有危害都是您可以掌控,或是事先調查並避開的(例如:社區有噴灑農藥、或是種植有毒植物)。

無論您在哪裡遛貓,您都不應該將牽繩離手,放任貓四處遊蕩。因為貓可能受到突如其來的驚嚇而逃跑、或被其他動物攻擊(或是攻擊其他動物)、誤食有毒物質,以及可能造成交通意外,因此我非常反對在開放的公共空間遛貓,更別提人多且複雜的環境,例如:賣場、展場、夜市、公園等。

基本上遛貓都是放任貓在自由活動,繫上牽繩也一樣,所以當貓遇到驚嚇竄逃,或是看到鳥要撲咬,飼主多半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反應,即使有,貓有意要掙脫,什麼牌子的牽繩都一樣,貓的軟骨功絕對有辦法掙脫掉。遇到狀況時,牽繩是沒有用的東西,也不應該認為有牽繩帶出去就沒事。

所以原則上,我再次強調,貓要帶出門蹓躂,活動場所就該選擇封閉安全的私人空間,如果沒有,就不要任意帶出去挑戰。

請謹記,遛貓的根本目的是讓貓咪運動,若貓咪不適合出門,那就應該從居家室內空間的規劃及每日規律的運動來著手,讓貓咪擁有快樂、舒適的生活。

@r/aww_reddit

2023年7月12日 星期三

貓與鈴鐺





往年我對於貓咪戴鈴鐺這件事情,認為可能會讓貓咪因此感到焦慮,或者是鈴鐺聲聽久傷耳,所以抱持著反對立場。但在這幾年相關的研究越來越多,有些事情跟我當初想的不太一樣,所以再次重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:

1.鈴鐺究竟能不能幫助野生動物逃離貓的魔爪?

先說結論,鈴鐺有效,但有其他更安全更有效的產品,如圖片中貓戴的護鳥項圈,就能有效減少87%的鳥被狩獵。但有個更簡單、更有效的做法,就是家貓不要放養!也不要帶貓去有鳥兒活動的場所遛!遛貓就是應該選擇一個安全封閉的私人場所,對貓對其他生命都安全是身為飼主的責任,如果沒有適合的地方,貓就乖乖待在家裡不要放出去亂,能100%防止鳥被貓狩獵,也保護你家貓的安全。

相關的研究:
Equipping cats with bells seems to reduce their predation on wild birds and mammals…this practice can be recommended to owners seeking to reduce such predation. (Ruxton, G. 2002)

還有一些類似的研究:
Cats equipped with a bell returned 34% fewer mammals, and 41% fewer birds than those with a plain collar. (Nelson, S. 2005)

2.鈴鐺會造成貓咪聽覺受損或焦慮嗎?

聽覺受損的部分這點有研究,因為噪音導致聽覺功能受損的機制,這方面貓跟人很像,所以有人以貓作為實驗動物做了相關實驗,可參考:
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predict auditory nerve fiber thresholds and frequency selectivity in hearing impaired chinchillas.

如果你懶得看,我直接說結論,答案是”不會”。

由於該研究用的是專門的聲音控制裝置,並沒有使用到鈴鐺,所以這鈴聲是我自己拿分貝計去測的,其平均音量大約是80分貝左右。這個音量要讓聽覺受損的難度,大概就像你在地上撿了一顆石頭想要丟中天上的飛機一樣,有那個可能,但微乎其微。

至於會不會讓長期繫上鈴鐺的貓咪焦慮?

關於這點沒有相關研究,僅知道貓的聽覺頻率比人更廣,音量也是人聽到的四倍(大家有空可以去科教館玩,那邊有一頂貓頭盔可以模擬貓咪聽到的音量,基本上,貓就是可以聽到超細微的聲音)。所以關於這一點,目前無法證實是否有影響,如果有,會有多大的影響?

我是認為,以人的角度能替貓設想到這件事,就是代表你重視動物福利,如果連你都不喜歡那樣的東西長期配戴在自己身上,那幹嘛還給貓戴?

倒是近期有篇比較好玩的研究,主要是在講有一些特定的聲音會引起老年貓的癲癇,可參考:
Levetiracetam in the management of feline audiogenic reflex seizures: a randomised, controlled, open-label study.(Lowrie M, et al. J Feline Med Surg. 2017.)

結論:
雖然鈴鐺沒有這麼萬惡深淵,但以風險考量下,即使是安全項圈也還是有不安全的時候,加上我實在想不到有什麼情況是非得讓貓配戴鈴鐺不可的理由(關於找貓、怕踢到貓之類的,對我來說不算正當的理由,比較像是給自己方便的藉口)。很多環境上的問題都是我們身為飼主可以努力改善的,所以我認為是不需要沒事找事做,你當你在改車啊?

@birdsbesafe


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

環境刺激不足的情況



貓咪肚子餓才有狩獵的動力,而室內家貓的狩獵就是遊戲的目的。但多數室內貓都是飯來張口,且待在缺乏刺激性的室內環境中,造成狩獵需求沒有辦法被滿足,轉向攻擊家裡面的人類或其他動物。

當然,過度的刺激也可能激起貓咪的攻擊行為,像是在台灣四樓以下的環境中,就時常看到家貓被戶外的街貓或鳥激起情緒,轉而出現攻擊行為的情況。

若可以的話,我建議你應該每天在最後一頓飯前的半個小時設定為遊戲時間。若貓不太愛玩也沒關係,你可以規律地陪貓做牠喜歡的事情,摸摸下巴、講講話、梳梳毛,或是單純的陪伴,都是非常好的事情。

@reddit

2023年7月8日 星期六

貓貓阻擋的樂趣來源



無論貓貓是躺在書上或筆電上,一來可以直接阻擋人類的視線獲得關注;二來趴臥在不同的布料、紙張、金屬介面上,似乎似乎也是進一步享受睡眠的樂趣來源。

@syoshi1211


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

要怎麼營造親密的人貓關係?

要知道,人貓的情緒是互相影響,若想讓貓感到愉悅放鬆,首先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先處於放鬆的狀態,而不是急著討好貓。

比起下班回家,你拖著疲憊的身心,強迫自己去揮舞逗貓棒(30分鐘?),我更希望你可以好好休息,打打電動或追劇,優先讓自己的身心靈充飽電力。誰知道等等凌晨五點時,貓是否又會鬼哭神嚎的哭夭?

人貓交際的問題若緊繃,累積的壓力就會像黑洞般塌陷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的圈,人的焦慮情緒感染了貓,貓的焦慮緊迫則讓人的處境更加惡化。

養貓也好,面對生活的問題也好,累了就好好休息,遇到痛苦或難關,你絕對可以大聲呼叫求援。畢竟,這是我們從襁褓時期就學來的求生法則,不需要感到難堪無助。或許我們也可以學學貓,在愛的排行榜裡,沒有什麼比愛自己更重要。

@reddit

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

貓問題雜談



貓咪的行為問題,除了先天不良(遺傳或社會化不足),後天不足(環境刺激過少或室內動物間的衝突),還有一大部分是人為的主觀因素,認為貓故意搗蛋,做了”壞事”。例如將桌邊的擺置物推下、吵醒正在熟睡的飼主、抓花家中的桌椅等。

此外,也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意識不同,加上每個國家的民族特性也都不太一樣,在面對貓的行為問題時,就會有不同的感受。

在2018年,ISFM(國際貓科醫學會)的期刊內就刊載到不同國家反應出的貓問題統計。像是英國貓奴最常反應的貓問題,是貓容易有恐懼(fears)的情況;而美國貓奴則是反應貓多數有不當排泄(inappropriate elimination)的問題。

無論如何,貓的行為表現並非因國情不同有所差異,而是我們對於貓問題的感受,會隨著個體認知不同,而有不同程度的忍受性。

雖然貓的問題百百款,但多數貓奴對貓的忍受性都很強,無論貓造成什麼樣的困擾,到理智線快斷以前,貓奴都可以忍受很長一段時間,也沒有什麼事是不能原諒貓的。

但人類就不一樣了。基本上,人類因犯錯而道歉,是我們身為群居動物修復(或維持)社交關係的方法;但對貓而言,道歉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行為。貓群之間並不會因為關係良好,就獲得更多的食物,或是更廣大的地盤,反而會因為雙方零互動而落得清閒。

請你記住,你是裸猿,牠是貓,不要亂學。

@silver_stage

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

關於《貓奴覺得貓熱》的重點回覆



Q:貓耐熱是因為貓貓的祖先來自於沙漠嗎?

A:貓耐熱是相對於人,主要是因為貓的基礎體溫比人高。


Q:為什麼我的貓喜歡(或討厭)開冷氣?

A:每隻貓的毛髮長短、胖瘦、基礎代謝、年紀都不同,就跟人類一樣,每個人對於冷熱的觀感差異都不同。炎熱的中東地區有波斯貓,同樣冰天雪地的北歐地區有挪威森林貓,並非長毛貓或短毛貓絕對喜歡冷或熱,但太冷太熱都會出問題,溫度適中最重要。


Q:剃毛或吹電風扇會讓貓涼爽嗎?

A:剃毛跟吹電風扇都是人類主觀上認為貓會涼,但事實上卻不是那樣。至於詳細原因又要長篇大論,有機會再來說。但你可以先試想一下,你去沙漠地區會全身包緊緊還是穿泳裝?


Q:你說貓最舒服的溫度是27度,但為什麼我開貓就會跑掉?

A:基本上,貓會離開冷氣房,對貓來說那就是太冷,其餘沒什麼好說的。你要就提高溫度,或是乾脆不要開,不需要墨守成規在統計上得到的適溫數據,人貓都舒服最重要。

@showerthoughtscomics

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

貓可以忍受的室溫


貓可以忍受的範圍,大約是攝氏約7-40度之間,但若環境過熱加上缺乏飲水,貓就可能出現中暑的情況。對貓來說,最舒服的室溫,大約是在攝氏27度左右。

原則上,太熱就該開啟空調,降低室溫會是比較簡單的方式。但留意溫度不要太低,比起熱,你的貓更討厭冷。


2023年6月24日 星期六

躲藏空間的優點


躲藏空間可以給貓帶來隱蔽性跟安全感,而良好的躲藏空間,則可以適時減緩貓的焦慮感。

要打造良好的環境躲藏空間,絕非隨意亂買貓用品,或是認為貓咪會躲在沙發或床底下就好,

所謂良好的躲藏空間,建立在絕對的隱私性跟安全感上。

要達到這樣的目標,就不要習慣趁貓之危。例如貓睡覺的時候去揉肚、梳毛、吸貓,或是其他各種花式騷擾手段,只要是侵犯貓咪的隱私都算,知道嗎?

好了,身為有小孩的父母,連續假期的精神疲勞程度遠超過正常工作日,今天就講到這邊。還好阿橘睡死,我才能把臉埋在牠肚子裡面狂吸,實在是太美妙了(咦)。

@mememaker

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

貓的夢境


貓是第一批作為研究夢境的實驗動物。

早在1960年,法國的睡眠專家米歇爾.朱維特(Michel Jouvet)發現貓在睡眠中做夢的證據。

由於人類在快速動眼期(REM)的睡眠期間,即使夢境中有著激烈的動作,但實際上人體肌肉不會有完全相對應的動作。

而米歇爾發現,若將貓的部分橋腦切除,當貓的睡眠進入REM時,便會出現像是貓在清醒時的動作,如狩獵、跳躍、理毛等,或是與夢境中的不明物體在打鬥。

以我的角度來看,日有所思,夜有所夢,夢境若是現實生活的延續,不曉得貓在夢境中除了狩獵、遊戲、吃東西,會不會也夢到自己在睡覺?

畢竟貓一整天有將近2/3以上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渡過,做個夢中夢,對貓來說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
@will_santino

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

關於磨爪

 

透過磨爪,貓可以將即將外層的舊爪殼脫落,讓內部鋒利的新爪露出,同時還可以將足墊腺的費洛蒙標記在物品上。雖說養貓家庭的傢俱走破爛風的不少,但這麼震懾人心又兼顧美感的作品實在不多。

@reddit_sandra_butler

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

530國際抱貓日


聽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「國際抱貓日(National Hug Your Cat Day)」。

通常教科書上提到正確的抱貓姿勢,是要一隻手托住貓咪的前腳跟胸口位置,另隻手則拖住貓的下半身屁股或後腳。對於不喜歡被人抱的貓來說,這樣的抱法,比較有被抓住的感覺,連帶也較有自主掌控能力感,不容易緊張掙扎。

至於像我照片中的嬰兒抱,多數的貓都不是很喜歡。原因並非貓會感到疼痛或不舒服,而是這個抱法,會讓貓視為弱點的腹部整個強制露出,讓多數貓顯得不自在,或是緊張想要掙脫。

但想想阿橘,我養牠十多年,到現在還是不知道牠被嬰兒抱的極限是可以持續多久?因為每次這樣抱,阿橘都會開始眯眼呼嚕或睡著。

總之,尊重貓咪的意願,比起堅持用什麼超正確的抱貓方式更重要。⋯好了,我抱貓的手快不像自己的了,還好手機可以語音輸入,廢手遊的每日任務還是可以單手操作(泣)。


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

貓眼反光



貓跟大部分的脊椎動物(除多數靈長類以外)都有所謂的脈絡膜層(Tapetum lucidum)。

脈絡膜層能將外界照入視網膜裡的微弱光源(如夜空中的星光、月光),如同鏡子般反射回去,並再次投射在其視網膜上,進而提升該動物的夜間視力(約人類的六倍)。

此外,也給了貓奴在遭遇超自然事件時(如黑暗中的不明光影或聲響),像是理所當然般的推到貓身上,繼續呼呼大睡的勇氣。

@raslabsa_

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

你不要以為貓都喜歡黑




貓對光線的感受能力強,即使在昏暗的環境中,還是能看清楚周遭環境的情況,但這不代表,我們能將貓留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。

貓不像我們人類天性怕黑,研究顯示,撇除天生雙眼全盲的貓,貓若非在過去對於黑暗有不良的負面經驗(例如在黑暗中遭受攻擊或意外),大多數的貓,對於黑暗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緒影響。

但若是在完全無光的環境下,貓就有可能因為看不見而發生撞擊、摔落或是碰觸到危險物品的意外。對於某些有認知功能障礙的老貓來說,完全黑暗的環境,也容易引起焦慮或不安。

因此,請不要將貓留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。

若你可能會有數天外出不在家,或者是貓容易在深夜有焦慮的情形,除了應諮詢獸醫師,貓咪是否有需要治療或用藥控制的問題外,你可以嘗試替貓留一盞小夜燈,或者是將部分窗簾拉開,讓戶外的光線能透進來,都會是比較有幫助的方法。

@mememaker

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

貓會認同伴的名字



根據日本京都大學、麻布大學及日本科學促進會在2022年的研究*指出,家貓不只會辨認自己的名字,同時也認得出居家夥伴動物的名字跟長相。

至於為何平常看不太出來,貓對你的呼喚有什麼特別反應?我想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,單純就只是不想理你而已。

@michele

相關研究:
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98-022-10261-5

2023年3月11日 星期六

帶貓外出的壓力

 



根據AAFP(美國貓科動物從業者協會)的調查,會定期帶貓外出健檢的貓飼主人數,遠不及狗飼主的一半。

由於貓光是進外出籠就在鬼哭神嚎,到達醫院後又嚇得雞飛狗跳,回到家又像是在給你事後檢討,氣得不得了。綜觀下來,讓不少貓飼主寧願自我催眠:「我的貓是無敵鐵金剛,健康的不得了(?)」

根據統計,有八成以上的貓飼主,只在一開始把貓帶回家前,曾帶去動物醫院做基礎健康檢查外,然後就沒有然後惹。

@darkbluemta

2023年3月5日 星期日

貓認得出裝扮過的我嗎?



網友提問:「請問萬聖節裝扮太誇張,貓咪會不認得我嗎?」

這個問題的答案,或許就像你的家人或另一半畫濃妝一樣,你可能當下會被嚇到(?),但不至於完全認不出來。你可以從很多外在資訊(肢體動作、習慣等),認出眼前那個人是誰。

而貓可以透過氣味來辨認對方,不要以為你洗香香或噴香水就有效,貓的嗅覺可是不會輸給狗太多,而且你汗腺幾乎全身分布,你的體味對貓來說仍是非常濃厚。不像貓的汗腺只集中在幾個小區,出去美容就診回來,就有可能被其他貓誤認為是新來的陌生貓。

@MnetMaMa

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

請問貓咪持續對著我叫,是什麼意思呢?



「請問貓咪持續對著我叫,是什麼意思呢?」

不用懷疑,這是我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。若你想知道答案,把問題中的人貓立場對調一下就清楚了:

「人類持續對著我(貓)叫,是什麼意思呢?」

試著回想一下,你平常是為了什麼事,才去喊貓的名字呢?我的自己多半都是覺得阿橘可愛在稱讚牠,或是想摸阿橘,想叫牠過來陪我等等。

以貓的觀點來看,你平常除了少數情況是有目的在呼喚牠以外,絕大多數的呼喚聲對貓來說,其實都沒有太大的意義。

若你跟我差不多,十次呼喚有九次都這麼廢又無用,被貓忽略掉是很剛好的事情。反之亦然。

當然,並非所有貓的持續嚎叫行為,都是單純想要引起你的注意力而已。若貓持續嚎叫不停,你還是要留意貓是否有潛在性問題,例如發情、生理疾病或心理壓力等,這個只能透過臨床檢查釐清,千萬不要自行判斷而延誤可能需要的治療。

@P_pinterest

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

關於貓咪的呼嚕聲


有的貓咪呼嚕聲(purr)像是引擎發動般,不只是音量大,甚至整隻貓也跟著震動。至於貓咪是怎麼發出呼嚕聲的?原因眾說紛紜,目前多數專家認為,是貓咪的喉部肌肉與橫膈膜肌肉,伴隨中樞神經系統有規律的神經振蕩,以每秒約20到30次快速移動肌肉造成的結果。

因此當貓咪的情緒感到興奮、恐懼、舒適,其相對的呼吸方式,就會造就出其獨一無二的呼嚕聲。有的呼嚕聲非常細微,要貼近貓身才聽得到,有的呼嚕聲則是像是發動中的摩托車,大老遠就可以讓人聽到,非常驚人。

至於我為什麼今天要談貓的呼嚕聲?原因在於今晚我不知道要講什麼睡前故事給兒子聽,乾脆把他當講座QA問他,有沒有什麼想知道的貓問題嗎?結果他就問了這個。

至於我兒又問道,為什麼那些讓貓呼嚕的東西我們都有,但我們不會呼嚕?

雖然當下很想回他,我跟貓哥哥(阿橘)同樣兩個眼睛,一個鼻子跟一個嘴巴,在粉絲專頁放阿橘的照片就是可愛療癒,放我照片就是掉粉。但我也只能用:「爸爸我也不知道,我去練習看看好了。」便結束睡前故事這回合,匆匆逃離現場了(泣。

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

喔喔喔



年節期間,為了家族和諧愉快,請勿隨意批評別人家的工作、感情、信仰、小孩,還有貓。

尤其是貓,你的批評等同直接冒犯了人家的工作、感情、信仰及小孩。

用讚美取代質疑,用喔喔喔來結束話題。

海明威說⋯



「人類總會因各種原因掩飾自己的感情,但貓可不會。」”Human beings, for one reason or another, may hide their feelings, but a cat does not.”

by 海明威(Ernest Miller Hemingway)

比起放海明威的帥照來搭配他的名言,我覺得這張照片可能會更加貼切。

@black_star

2023年1月20日 星期五

人貓的共享生活



我常說貓是居住在人類家庭的野生動物,牠們樂於待在人類活動的範圍內,並與人類共享環境中的資源。但人類從未真正佔有牠們,反倒是有些貓會透過氣味標記的方式,將親近的人類納入自己掌管的群體內。以貓的觀點來看,更像是將自己掌管的環境跟資源,與人類來分享。但既然是分享,人類就必須也要有點產能或回饋,例如食物或照護。


像這位古畫中的日本妹子,可能肚餓、腿麻或內急想離席,但又不願驚擾熟睡中的貓皇,只好選擇割衣。此舉固然貼心,但依照你我資深貓奴的經驗來看,這刀一割下去,貓皇就很可能改坐到她身上,衣服平白犧牲,伴隨妹子尖叫的機率絕對不小,嗚呼哀哉。

2023年1月17日 星期二

床頭吵,床尾和?


比起母貓是帶著照護的心態在梳理幼貓外,成貓間的舔舐,有更多意義是在檢視自己留在對方身上的群體氣味標記。

這看似溫馨和諧,實質帶有監控的意味,在多貓家庭中,特別容易在強勢且積極的貓身上看到這類舉動。這就像老闆在過年前,跟你說等等有空來辦公室好好聊聊,十之八九不是真的想跟你聊最近的灌籃高手電影有多好看這樣。

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

用娃娃音跟貓聊天



據統計,多數人都會跟自己家裡的貓聊天。而最新研究顯示,用像跟嬰幼說話的方式(baby talk,疊字、娃娃音)跟貓談天,能促進人貓的感情連結。而這招僅限於貓認可的奴才,其他陌生人裝可愛是無效的。

相關研究:

https://link.springer.com/article/10.1007/s10071-022-01674-w

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

原始袋(Primordial Pouch)



這塊在貓皇腹部晃啊晃的東西,名叫原始袋(Primordial Pouch),是從腹部延伸到後腿的一塊皮膚組織,內部含著少許脂肪。有別於一般的肥胖,原始袋在貓運動時,會些微晃動,而不像胖貓的脂肪,是貼在腹部上的整塊團狀物,晃動不明顯。

這個皮膚組織,在貓滿2歲後會逐漸明顯,可幫助貓做出大幅度的伸展及跳躍運動,而其內部的脂肪,則可作為貓在自然中找不到食物時的備用熱量來源。另外,也可以保護貓在打鬥時,若不慎被咬傷腹部,也不容易直接傷到內部組織。

所以下次看到貓皇的肚子有這塊東西,不要再隨便笑人家胖啦,很可能只是你誤會了。像我最近就常因為天氣冷,穿了一堆衣服在塞到褲子內比較保暖。結果因為腰跟肚子週邊卡了一坨衣服,就被我兒子當著他們老師跟同學的面,大喊快來看我的鮪魚肚。唉,我絕對不是因為這樣才寫這篇的,絕對不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