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

過度的環境豐富化



今天講座活動裡面,礙於時間沒有完整提到的門診故事,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。

阿熊(化名)是一隻塊頭不小、聰明又活潑的虎斑大公貓,如果你有看過牠的長相,就會知道牠為什麼叫做”阿熊"。

長期以來,家中其他貓一直都對牠畏懼三分。任何吃的、玩的、躺的、坐的,只要是阿熊想要的,沒有貓敢跟牠搶。直到去年阿熊9歲過後,突然變得越來越黏人,也變得越來越愛叫。無論白天還是晚上,無聊貓奴在洗澡還是睡覺,只要阿熊沒看到人,就一定叫到底。

貓奴不堪其擾,從網路上找來所謂的貓訓練師、貓行為諮詢師,所得到的建議大同小異,不乎都是加強陪伴跟遊戲、使用情緒保健用品,以及增加環境豐富化(environmental enrichment) 等。

幾個月過去,在投入大量時間及金錢後,阿熊的問題仍沒有妥善解決。貓奴成了名符其實的貓”奴”,每天只要想到下班回家必須面對阿熊,壓力就會爆棚。繼續諮詢的結果,就是阿熊不適合跟其他貓相處,必須送養。

貓奴得知後非常崩潰,畢竟阿熊是她的第一隻貓。最後放手一搏,帶著阿熊來到我的行為門診。

透過貓行為門診,我們釐清了阿熊不斷嚎叫的原因是出自於生理因素,而非心理因素;另外,在原先貓行為諮詢師給予過度的環境豐富化建議,導致貓奴的身心跟生活都承受巨大壓力這件事情,也必須重新進行調整。

這邊要說一下,什麼是過度的環境豐富化?

根據英國利物浦大學獸醫學院的行為醫學專家Sarah Heath醫師表示,過去數十年來,我們的家貓生活環境品質大幅提升。然而, 豐富化的另一種含意是提供超越所需的環境,雖然豐富化的環境更好,但未豐富化的環境仍是可以接受的。

相較一昧盲目地追求環境豐富化,給予動物最合適環境的「環境最佳化」(environmental optimisation) ,才是目前我們該追求的目標。

故事回到阿熊身上。

在改善阿熊家中那些不適合攀爬跑跳的環境,並停止人貓不必要的互動方式,搭配適當的治療後,人貓生活終於回到正軌,可喜可賀、可喜可賀。

對我來說,貓行為門診就像是在進行偵探工作一樣,要把細微的跡象,透過醫學跟科學拼湊出完整的答案。雖然過程繁瑣且複雜,極具挑戰性,也沒有會用手錶射麻醉針的小學生替我解謎,但能看到貓奴跟貓主子終究能過著和諧的人貓生活,也是值得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