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貓行為門診內,不少貓總是動不動就對貓奴又咬又抓,讓人覺得牠們是不是脾氣不好、很暴力,甚至有人懷疑自己的貓這麼不耐煩,是不是不喜歡自己?但其實,這些手段在貓的世界裡與暴力無關,而是非常正常、直接又有效的溝通方式。
對貓來說,行為(尤其是肢體動作)是牠們主要的語言。不像人類有複雜的語言系統,貓的主要溝通手段會透過鬍鬚、耳朵、尾巴、聲音、費洛蒙等,其次才是動作。
如果牠一直溫柔地看著你,你卻仍不為所動盯著手機;溫柔地叫你你不理,輕輕拍你你還是不動,那下一步當然就是咬你一口、賞你一爪。
因為這對牠來說是最直接、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方式。而且在貓的經驗裡,這些動作通常會讓你停下手邊的事看牠一眼、摸牠一下、罵牠幾句。不管是好是壞,牠的目的已經達到了。
另外,貓在幼年時間的社會化過程中,是透過打打鬧鬧學習互動與界線的。牠們會跟同胎兄弟姊妹咬來咬去、互相撲來撲去,這些都是「社會化遊戲」(social play)的一環。
如果牠在幼貓期沒有經歷過這段經驗,這些行為就會延續到牠長大之後的人貓互動裡。所以當牠用咬的、撲的、揮巴掌來跟你說話,牠其實並不知道這對人類來說會造成誤解或困擾。說到這邊,你會不會覺得養貓跟人類的幼教很像?我不是幼教專長,但我自己有人類的小孩,這些基本上我個人覺得是重疊性很高的地方。
更有趣的是,貓其實對我們人類的反應學得非常快。如果牠發現某個行為「有用」,牠就會強化那個模式。你每次一被咬就停下來注意牠,那牠下次就會更快選擇用這一招。這是一種叫做「操作制約」(operant conditioning)的學習方式,人類也一樣會這樣被訓練。
所以貓不是暴力,而是牠習慣了用身體語言來達到目的,而我們太常忽略那些比較細微、溫和的提示,讓牠不得不用比較明確的動作來跟我們互動。
但最後還是不得不提醒一下,若你家貓咪攻擊的問題很嚴重,也不要把這些行為視為理所當然,有貓的行為問題記得來找我聊聊。
參考文獻:
1. Landsberg, G. M., Hunthausen, W., & Ackerman, L. (2012). Behavior Problems of the Dog and Cat (3rd ed.). Saunders.
2. Crowell-Davis, S. L., & Houpt, K. A. (2005). The Cat: Its Behavior, Nutrition and Health. Iowa State Press.
3. Ellis, S. L. H., & Wells, D. L. (2010). The influence of olfactory stimulation on the behaviour of cats housed in a rescue shelter.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, 123(1), 56–62.
4. Snowdon, C. T., Teie, D., & Savage, M. (2015). Cats prefer species-appropriate music.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, 166, 106–111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