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

可以抓貓的後頸嗎?

今天有貓友來詢問,可以抓貓咪的後頸嗎?會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呢?

問得好!這個動作常在網路影片上出現,有不少人徒手抓、夾子夾,甚至張嘴去咬,認為這是仿效母貓的行動,能有效控制貓咪行動的一個好方式。

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?我們先來釐清幾件事:

1. 母貓叼小貓的行為,是針對幼貓且有發育生理基礎的本能行為。

小貓在剛出生的幾週內,脖子後方皮膚較鬆,且會因為這個動作引發「被動抑制反射」(flexor inhibition reflex),也就是被叼起時會自動放軟身體、停止掙扎。這讓母貓能安全搬運小貓,也避免牠們在移動過程中跌落或掙扎受傷。但這種反射會在貓逐漸長大後消失。

2. 成年貓已經不具備這種抑制反射,也不會自然接受這種被提起的方式。

對一隻成貓來說,被抓後頸不但不舒服,還可能引發恐懼、緊張或失控掙扎,特別是沒有良好社會化經驗的貓。牠們可能會僵住不動,但那不代表牠們冷靜或接受,而可能是暫時性的「僵直反應」,是恐懼導致的凍結行為,這種狀態對壓力敏感的貓來說,其實非常不友善。

3. 獸醫與動物行為學界已不建議一般飼主用抓後頸來限制貓隻。

除非是在極端需要快速處理且無其他替代方案的醫療環境中,否則現在更多獸醫師與動物照護專業人員傾向使用「低壓力處理技術(Low Stress Handling)」來輕柔、安全地限制貓咪行動,例如使用毛巾包裹、慢慢接觸、分段觸摸,這些方式比較不會引發防衛性攻擊或建立負面聯想。

對於家貓來說,人類應該以建立信任為前提互動,而不是以模仿控制為出發點。我們並不是母貓,沒辦法複製牠們在哺育階段建立的親子關係,也不應用抓後頸來讓貓乖乖聽話。

這樣做可能短期有效,但長期可能破壞人貓間的信任,甚至讓貓對被接近產生負面預期,出現閃躲、咬人、緊張等行為問題。

總而言之,網路上的東西看看就好,沒事不要亂學,人貓體型、力氣皆差異懸殊,沒事是運氣好,出事是剛好而已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